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产经新闻

从“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广东涌现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时间:2023-04-28 10:27

在佛山豪德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下称“豪德数控”)的厂房内,无人开料线正在调试,下个月就将展示给每一位来访客户。“无人开料线由32台自动化机器连线组合而成,中间的过程基本可以实现‘无人生产’。”豪德数控总经理刘敬盛说。豪德数控成立于2014年,专注全系列家具机械装备研发,成功研发具备国内首创工业技术的智能激光封边机,并于2022年8月获批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

近年来,广东一大批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从“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它们或是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是高端制造产业链中的“配套专家”,夯实了广东制造业当家的底气与基础,成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强大的“腰部力量”。

如同一座金字塔,塔基的厚度与宽度,决定了塔尖的高度和整座金字塔的强度。中小企业发展越好,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就越牢固。目前,广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67家,位居全国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预计超过5000家。“十四五”期间,广东全省将推动培育1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未来,如何让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制造业的腰部力量更加坚挺,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


抢抓智能制造风口

破解“卡脖子”技术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广东很有紧迫感。

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我省的8条重点产业链均未能够实现安全自主可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及高端产品对外依赖度普遍较高,高端芯片、精密轴承、工业软件等仍依赖进口,控制软件、关键材料、高精度元器件等仍无法国产替代。与此同时,我省制造业腰部企业整体实力尚不够强,广东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数量不到浙江的六成,也落后于山东、江苏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132家)仅为全国第四,排在浙江(189家)、山东(186家)、江苏(171家)之后。

专家认为,存在“卡脖子”和缺乏“杀手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此同时,薄弱和短板,困难与挑战,也意味着广阔机遇。企业如果能够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找准产业趋势与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就能一跃跻身“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广东多家专精特新及中小创新企业表示,未来10年正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黄金期,抢抓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风口,企业大有可为。如在深圳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大族机器人”)总经理王光能看来,未来高端制造业仍需大量专业化的产业工人来支撑,人机协作需求将迎来爆发。

凭借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大族机器人于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比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凭借安全、易用、成本低、灵活度高等诸多优势,让不同规模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能轻松实现智能自动化,加速智能制造的普及和落地。”王光能介绍,该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第二代协作机器人,希望将操作程序直接以模块化的形式预置在产品中,从而使操作员不需要编程就可以实现机器人协作生产。

在东莞松山湖,另一家工业机器人明星企业——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李群自动化”)在2020年获批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2021年获批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必须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石金博介绍,李群自动化坚持自主创新,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到本体全部自主研发,其新一代分布式驱控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器和机器人图形化开发平台,前者打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主要依赖进口的瓶颈,后者主要填补国内机器人柔性智能应用领域的空白,解决工业机器人不好用、调试困难等问题,让公司一跃跻身国内机器人头部企业。


科研成果转化

要深度关注市场需求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放眼全省,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同时对接产业链,让科技成果跑出转化“加速度”,推动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攻克“卡脖子”难题、锻造企业“杀手锏”,正是选择了创新创业的“困难模式”。“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凭借长期技术积累,才能在某一领域成长为“小巨人”。由于研发投入资金占用较多、回收周期较长、市场风险较大等,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上往往也存在意愿不强、力度不够、持续性不好、方向偶出偏差、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

“有关成果转化的过程,我们感触良多。”石金博表示,成果转化最核心的问题在于toB和toC是两回事,想要实现最后的成果转化,很重要的一点是产品化过程要有清晰的客户画像。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工艺细节的迭代,都需要更深度地去理解客户的需求,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满足客户的自动化需求。

成果转化需要更深度地去理解客户的需求,刘敬盛也深以为然。在过去,智能激光封边机长久以来被国外装备制造商所掌握。“几年前我去客户的家具厂调研。客户总会问中国的激光切割技术已经这么成熟了,但为什么在我们家具行业还是用不上国产的智能激光封边机。”刘敬盛回忆,当时他就看到了客户的痛点,带领整个研发团队潜心三年,国产智能激光封边装备项目最终研发成功。“以往国外进口的同款产品每年销量几十台,我们两个月的订单已经达到20多台。”刘敬盛说。

诚然,倘若核心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停留在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的阶段,没有转化成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国制造业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现象。”中制智库理事长新望建议,要引导高校优势学科与创新平台、科研院所研发力量、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等优质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服务。同时围绕市场需求,统筹产业创新资源,完善产业研发创新网络,组织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善引金融“活水”

浇灌科创高地

“专精特新”企业要长大变强,少不了金融机构精准施策的扶持帮助。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掌握新兴技术的企业不断涌现,它们之中不乏“明星企业”。但在做大做强之前,企业需要经历漫长的技术研发、应用验证、市场化的道路,资金缺口巨大,迫切地需要融资支持。

“我们为北斗导航系统生产的‘北斗芯’,应用于众多国家基础命脉行业,是不可或缺的‘工业粮食’。”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北斗卫星导航芯片设计、研发及应用,副总经理李勇介绍,芯片行业研发投入大、资金流转周期长,企业对资金的渴求非常迫切。直到2019年,从建设银行获得了一笔3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才一解泰斗微电子的资金之渴。

2022年,广东纽恩泰新能源公司成功升级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此过程中,同样是以广东建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支持为企业经营规模跃升突破创造了条件。据介绍,广东建行在“十四五”期间,将面向广东省范围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专项综合融资支持,额度不少于2000亿元,并从授信额度、利率、期限、放款速度、团队服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信贷支持。

随着金融机构对于科技型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根据《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广东将力争2023年全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万亿元,着力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其中,为制造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1万亿元以上。

广东省工信厅同样表示,2023年将力争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融资6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超1500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善引‘金融活水’浇灌科创高地,才能使得企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转化都能得到强大支撑。”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说。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版权所有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作及维护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18号经华大厦35楼

电话:0757-83981444 传真:0757-83981379

邮箱:fset@fsiit.foshan.gov.cn 邮编:528000 粤ICP备05029475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61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090号

- -